快检测下你家的不锈钢餐具,不是304的要小心了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材质都是不锈钢的,尤其是每天都要用到的厨具,锅铲、汤勺、电水壶、洗菜盆等等。一般我们认为只要表面光滑光亮的,不怎么生锈的就是不锈钢,除此之外对不锈钢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然而,如果家里的厨具,尤其与食物接触的,用到的是劣质不锈钢其实是有一定危险的!危险在哪咱们等会再说,先来了解下常见的不锈钢都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正如标题所说,304就是好一点的食品级不锈钢,常见的还有一种劣质不锈钢叫201,常被黑心商家用来冒充304。因为这两种不锈钢外表相似,但304的成本要比201高很多。

什么是304不锈钢?假的有何危害?

从生产角度看,不锈钢是从钢冶炼而来,冶炼过程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金属元素就会形成不同型号的不锈钢,就如304、201这样,这些数字牌号都是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International)制定出来的,标准如下:

从数据可知:201不锈钢的碳、锰元素要高于304,所以304更加光亮;304的镍含量高(镍的成本很高),所以304抗氧化能力更强,抗腐蚀性也就更强。

如果你家的餐具不是304不锈钢的,而是抗腐蚀性差的201或其它劣质不锈钢就容易造成重金属析出而带来健康隐患,长期接触会损害呼吸、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家里有孩子的尤其要引起重视。

如何鉴别304?磁铁鉴别靠谱吗?

之前有个家长用磁铁“检测”了老爸商城里的304不锈钢筷子,发现能被吸住,所以判断为假的304不锈钢制品(民间确实流传这么个方法),但这个方法真的靠谱吗?

我们准备先用专业的X射线光谱仪来检测下这根筷子成分:

(以上为实验室专业检测不锈钢的方法)

(筷子的金属含量数据)

对照 ASTM International 的标准(主要对比镍、锰的含量)可以判断:这根筷子子是货真价实的304不锈钢制品,用磁铁来鉴别真假304不锈钢这种方法并不靠谱。之所以流传这个方法,是因为304不锈钢在原材料状态确实是无铁磁性的,但经过加工锻造成生活用品就有可能增加铁磁性,为了向大家证明这一点我们接着做一个小实验:

我们接着用刚刚那双304不锈钢筷子做实验,用几块小圆磁铁如下图所示靠近筷子,发现磁铁可以吸附在上面那根筷子上,而下面的那根筷子躺在桌面纹丝不动,不能被吸上来。大家可以看出来了,这双304不锈钢的筷子的确有铁磁性,但是却很弱,下面的那根筷子吸不起来。

接下来,王二很粗暴地将桌面上那根筷子敲弯(敲击点就是刚才的吸附点),然后与上面那根筷子并排摆放,用磁铁从两根筷子的中央上方缓缓降落,只见降到一定高度时,被敲弯的筷子率先被吸附了上来,可见被敲击处的铁磁性增强了。

因此用磁铁来鉴别304是不靠谱的,大多数304不锈钢制品都是具备一定铁磁性的(劣质不锈钢同样具有铁磁性)。

除此我们还准备了一份专业解释(前方高能):

磁性的强弱或者磁性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知道普通的铁制品是可以被磁铁吸附的,为什么铁能够具有铁磁性? 

常温的纯铁,由于电子的自旋磁矩,即使在没有外磁场的条件下,就可以形成一个个小的“自发磁化区”,一个不太强的外磁场,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强的磁化强度,即通常意义上的“有磁性”。不锈钢分为三类,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金属原子排列在面心立方(fcc)晶格上,铁素体不锈钢中的金属原子排列在体心立方(bcc)晶格上,面心立方晶胞(face-centered cubic)如图所示,金属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和六个面的中心。面中心的原子与该面四个角上的原子紧靠。具有这种晶格的金属有铝(Al)、铜(Cu)、镍(Ni)、金(Au)、银(Ag)、γ-铁(γ-Fe,912℃~1394℃)等。

含有镍,锰,炭,氮更容易增加室温下不锈钢形成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的可能性。面心立方晶格结构,造成离子产生的抗磁性大于自由电子的顺磁性,所以理论上奥氏体不锈钢为非铁磁体,即不具有磁性。

面心立方晶胞(左)和体心立方晶胞(右)

体心立方晶格(body-centered cubic)的晶胞中,八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角上,一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角上八个原子与中心原子紧靠。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钾(K)、钼(Mo)、钨(W)、钒(V)、α-铁(α-Fe,<912℃)等。

铬,钼,硅更容易使不锈钢室温形成体心立方晶格bcc晶体结构。

在不锈钢中有,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同时作用,铁素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形成元素不断形成奥氏体。最终的晶体结构取决于两类添加元素的相对数量。铬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铬在不锈钢晶体结构的形成上和奥氏体形成元素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因为铁和铬都是铁素体形成元素。所以400系列不锈钢是完全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加入到铁铬不锈钢的过程中,随着镍成分增加,形成的奥氏体也会逐渐增加,直至所有的铁素体结构都被转变为奥氏体结构,这样就形成了300系列不锈钢。如果仅添加一半数量的镍,就会形成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这种结构被称为双相不锈钢。

304不锈钢含有18%的铬,室温条件下,热力学上稳定的结构应该是体心立方结构,而由于含有8%左右的镍,少量的锰(约1%),碳(小于0.08%)和氮(大约0.06%),整体上保持了面心立方体。奥氏体是非磁性的,但存在机械变形,弯曲的情况下,部分会转化成铁素体(体心立方晶格)并具有磁性。

奥氏体的形成能力=Ni%+30%C+30%N+0.5%Mn+0.25Cu%。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碳是一种较强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是镍的30倍,但是它不能添加到耐腐蚀的不锈钢中,因为在焊接后它会造成敏化腐蚀和随后的晶间腐蚀问题。氮元素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也是镍的30倍,但是它是气体,想要不造成多孔性的问题,只能在不锈钢中添加数量有限的氮。添加锰和铜会造成炼钢过程中耐火生命减少和焊接的问题。所以一般镍的含量决定了不锈钢呈现奥氏体结构还是铁素体结构。

在201型不锈钢中,只含有4.5%的镍,同时含有0.25%的氮。由等式可知这些氮在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上相当于7.5%的镍,所以同样可以形成100%奥氏体结构。另外在镍含量达不到4.5%的情况下,为了没有磁性可以通过减少铬的含量,增加锰的含量实现,但后果是导致产品的耐腐蚀性变弱,产生更大的隐患.

也就是说有磁性的不锈钢可以是304不锈钢,没有磁性的也不见得就一定是304不锈钢。

304不锈钢是奥氏体,但是生产过程会产生少量的马氏体或者铁素体从而有弱磁性.更因为加工成品的过程中,马氏体或者铁素体的含量进一步增加,所以最后的产品生产出来是有磁性的.请大家不要奇怪,即使是有磁性的也可能是安全放心的304不锈钢产品,磁性不是检验304不锈钢制品的真理.

不锈钢鉴别液靠谱吗?

我们在网上还发现一种不锈钢鉴别液,据说滴一滴到不锈钢上就能让假的现原形。

(以上来自商品详情截图)

我们用这个试剂测试了实验室的一个高锰钢的盖子,过程如下(2秒左右):

结果真的检测出来了,不过我们分析发现该试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通过腐蚀钢材表层后,与不锈钢中的铁反应生成了铜,因为铜呈现红色,所以会有颜色的变化。因此这种试剂本质上检测的只是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304因为耐腐蚀性强所以变红慢,而201这类差点的不锈钢很快就被腐蚀从而快速变红。

聪明的商家随商品发出的还有一张小纸条,重点看最后一句,如下:

商家自己也只说作为半定性检测,所以这种检测方法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方法(如果真的要用这种检测液的话,推荐使用通电型检测液,相对来说靠谱一点),当然它还会影响产品外观,所以不建议普通家庭使用。

因此大家想要准确检测出真假304不锈钢还是需要借助专业仪器来检测,正好这次老爸评测打算免费为家长们检测不锈钢制品,每人限3个产品名额,快点击下方按钮参与吧!最后感谢杭美实验室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延伸阅读:不锈钢真的不生锈吗?

首先,304不锈钢只是不容易生锈,在一些极端条件下照样会生锈,按照老爸评测的惯例,我们再次进行实验:

先准备了一些白醋,然后将老爸商城里的304不锈钢筷子(新的、无锈)浸泡在里面并密封,再静静的等待3天。

1天......

2天.......

3天到了......

我们打开白醋瓶,取出那根泡了3天白醋浴的筷子,仔细检查一番,在底部发现了一小处生锈的地方,看来不锈钢之不锈神话在持续的酸性条件下显得有点苍白啊。

因此,我们在使用即使是真的304不锈钢制品时也要有所注意,比如:不锈钢的保温杯尽量用来喝白开水,避免果汁、茶水。不锈钢的刀叉筷使用完要尽快清洁干净等。如果真的不小心让家里的304不锈钢厨具生锈了,建议立即更换,毕竟重金属析出不是儿戏。

附:不锈钢抗锈的原理分析

不锈钢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其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薄而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防止氧原子的继续渗入、继续氧化,而获得抗锈蚀的能力。一旦有某种原因,这种薄膜遭到了不断地破坏,空气或液体中氧原 子就会不断渗入或金属中铁原子不断地析离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铁,金属表面也就受到不断地锈蚀。

最后别忘了将此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也让他们避免假304不锈钢制品带来的危害哦!

版权声明:
作者:dongdongxiao
链接:http://www.jiajiajuju.cn/1805.html
来源:产品实验室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