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呼吁禁用多环芳烃致癌物吧!

国家标准委“筑篱”行动背景信息:

2014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委等5部委、7省(市)、35家单位宣布启动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行动,到2016年的3年时间,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为宗旨,集中开展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对比行动、标准实施监督联合行动,加快制定消费品中化学危害、儿童用品基本安全等跨领域通用安全标准,兜住消费品安全底线。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1年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国家标准委关注到多环芳烃这个致癌物质。

先说一下多环芳烃是怎么变出癌细胞的?

经常在网上看到新闻报导说在某某产品中发现有毒化学物质,有的是科学的,但有的根本就是在扯蛋,为了博眼球和点击率。

例如前段时间看到的微信文章说自来水中的余氯会致癌,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实际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很低,如果达到毫克/升级别的时候,我们的鼻子早就闻出刺激味道,不会再喝了。

但是,多环芳烃这个东西,它对我们人体的危害那就不是空穴来风了。今天给大家说说多环芳烃是怎么让人体细胞变成癌细胞的。内容比较技术流,理工生会喜欢。


多环芳烃是个什么鬼?

记得我最早认识到多环芳烃PAHs这个名词是在2005年,我那个时候在局电气安全实验室。因为商检有出口小家电和电动工具型式试验制度,所以我们和浙江的电动工具厂联系很多。突然有一天,传来爆炸式新闻,宁波一工厂的400万美金的货被德国海关扣住了,原因是PAHs多环芳烃超标!于是从那天开始,化学实验室PAHs检测生意剧增,好的不得了。

多环芳烃(英文缩写:PAHs)是指由两个及以上苯环稠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目前结构已经明确鉴别的有数百种。老爸评测及我们日常指的多环芳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被鉴别为有害(主要是致癌)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在多环芳烃类物质中,苯并(α)芘的危害最大,并且最明确。在电子电器、玩具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PAHs 通常是作为塑料添加剂进入生产环节中。如塑料粒子在挤塑的时候,和模具之间存在黏着,此时要加入脱模剂,而脱模剂中可能含有PAHs

下图为苯并芘的化学结构式,而多环芳烃类物质包含上百种化学结构。

多环芳烃按照苯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稠环芳烃,即相邻的苯环至少有2 个共用碳原子的多环芳烃,其性质介于苯和烯烃之间,如萘、蒽、菲、丁省、苯并[a]芘等;

第二类是苯环直接通过单键联合,或通过一个或几个碳原子连接的碳氢化合物,称为孤立多环芳烃,如联苯、1,2 - 二苯基乙烷等。


多环芳烃是怎么变出癌细胞的?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美国环保部(EPA)、欧洲化学品局(ECHA)的分类数据和报告,多环芳烃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污染物,尤其是多环芳烃中的苯并(α)芘更是被列为一级致癌物(人类致癌物 – 有临床显示其暴露和癌症发病率正相关)。

图二:多环芳烃中的苯并芘干扰DNA复制示意图

(3,4-苯并芘,经代谢活化后的终致癌物为7,8-二氢二醇-9,10-环氧苯并(a)芘,分子中的环氧环打开后,10位氧为亲电子中心,可与DNA和RNA碱基的亲核部位以共价键结合。根据研究得知3,4-苯并芘的代谢活化终致癌物主要是与鸟嘌呤的2-氨基结合)

多环芳烃为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先经代谢活化才呈现致癌性。终致癌物与DNA分子结合,从而引发病变。

具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都含有菲环的结构,可视为菲的衍生物,它们显著的特点在于菲的9, 10 双键,此键具有高电子密度,似乎有关PAHs 的致癌性均与此键有关。若致癌性多环芳烃代谢产物的环氧化合物,正好包括此键,则易于与细胞内的DNA、RNA等物质结合而起致癌作用。将此键称为K区,许多具有致癌性的PAHs都具有活性的K区。如果结构适当改变,使K区消失,其致癌作用也可随之消失。PAHs有时还具有一个L区,它含有两个具有最高自由价的碳原子,即蒽环中位的两个碳原子,此时即使该PAH的K区足以致癌,但活性高的L区有时也可使其失去致癌性。因此,根据K区和L区理论,PAHs必须具有一个活性高的K区和一个活性低的L区才具有致癌作用。大家看不太懂没关系,只要明白这个物质的致癌性就可以了。

图:多环芳烃分子中的K区和L区

如果多环芳烃暴露在太阳光中,在紫外光辐射时会导致光致毒效应。科学发现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毒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实验表明,同时暴露于多环芳烃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有损伤细胞组成能力的自由基形成,破坏细胞膜损伤DNA,从而引起人体细胞遗传信息发生突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紫外线本来就会对细胞DNA复制产生影响。在好氧条件下,PAHs的光致毒作用将使PAHs光化学氧化形成内过氧化物,进行一系列反应后,形成醌。Katz等观察到由BaP产生的BaP醌是一种直接致突变物,它将引起人体基因的突变,同时也会引起人类红细胞溶血及大肠杆菌的死亡。

现在你会质疑了:

魏老爸你瞎扯吧,我活了那么多年了,按理也接触了那么多时间的多环芳烃了,我怎么没有得癌症啊?

我们的身体是有修复损坏DNA能力的,修复不了的有时也会采取让细胞死亡来避免异常DNA的扩散。但是如果受到的损害过大或者修复机制发生异常,那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体内的有害物质埋伏着,不断影响身体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癌症的机会也就逐渐变大了。

魏老爸呼吁在儿童用品中禁用多环芳烃致癌物质!

关于致癌物这个字眼,我们既不能因为有“癌”这个字眼惊慌失措;同样也不能因为致癌的潜伏及多因素效应而无动于衷。在毒理学界有一个名言:一个化学物质是不是毒药,要看其使用量的大小。所以,即使是对多环芳烃这样一个“致癌”捣蛋分子,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及孩子使用的产品中该物质含量尽可能的低。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德国、香港参考德国标准执行),多环芳烃在食品、饮用水以及日用消费品都已有限量规定。对于消费品中含有的多环芳烃,欧盟限量是:单项多环芳烃,玩具0.5ppm ;其他消费品1ppm。在食品中,苯并芘的限量要求是5ppb,婴幼儿食品中的苯并芘的限量要求是1ppb。

注:ppb:十亿分之一单位; ppm:百万分之一单位; 1ppm=1mg/kg

而在我国标准体系中,对多环芳烃的限制性法规我只看到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87-96

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测定GB/T 23213-2008

出口食品中多环芳烃检测方法SN/T4000-2014(很好奇为什么单独是出口食品?)

另外还有一些在环境和食品中的多环芳烃检测和限量要求。而在玩具、文具、日化用品、消费品等产品中都没有这个物质的限量要求。

老爸评测前期的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值远远超出了这个限量。不合格包书膜中,菲的含量为3.93mg/kg,蒽的含量为1.96mg/kg,高于标准限值;不合格铅笔中18种PAHs总量>14.4mg/kg,其中单萘一项,含量就达到12.8mg/kg,总量超出标准14倍之多。

码了那么多字,除了做科普,也是希望能促进我们国家尽早出台针对儿童玩具、文具等用品的有毒化学品管控法规,让孩子们能远离易致癌产品!

魏老爸强烈建议,为了宝贝的未来,让我们远离含多环芳烃的儿童用品,远离香烟(包括二手烟)及少吃烟熏和烧烤食品。从包书皮到铅笔和橡皮、彩泥,再到保温杯、固体胶,我们会一个一个产品检测过去,请大家保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ADDYLAB。

在和有毒产品做斗争的征程上,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有更多家长关注和支持我!


参考文献:

1、岳敏、谷学新、邹洪、朱若华、苏文斌,《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9月第24卷第3期

2、吴伟、吴美琴、颜崇淮,《多环芳烃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健康》2011年第22卷第2期:233-236

3、昊逸明、王新朝 等,《多环芳烃类混合物接触者血清P21水平的追踪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年2月第18卷第1期

4、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乔世俊,《多环芳烃的化学结构与致癌性》

5、贾鸿宁、戴红,《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月第31卷第5期

6、黎银燕、纪卫东、曾婉明等,《肺癌和肺癌前病变组织中多环芳烃-DNA加合物的检测》,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5):5-7

7、李晓燕、余日安、鲁文清等,《苯并芘对小鼠肺细胞的DNA损伤》,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73-74

8、赵文娟,《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11月第11卷第11期

9、王晶、伦立民、王清,《胃癌组织中多环芳烃水平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2008,48(15):20-21

10、Bradley S. Peterson,et al., Effects of Prenatal Exposure to Air Pollutant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rain White Matter, Cognition, and Behavior in Later Childhood, JAMA Psychiatry.Published online March 25, 2015.


杭州魏老爸是一个普通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在浙江检验检疫局实验室从事产品检测工作十年之后辞职下海创业。因为发现课本中的塑料包书膜竟含有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自费万元送检并联合媒体曝光,在今年的开学季刷爆了全国家长朋友圈。为了能持续检测下去,他发起了众筹检测费的行动,如果您也一样关心自己的孩子,可以在顶部老爸评测(微信号:DADDYLAB)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老爸评测需要你的支持!我们的口号是:发现生活中看不见的危害,让孩子们远离易致癌产品!

版权声明:
作者:dongdongxiao
链接:http://www.jiajiajuju.cn/1655.html
来源:产品实验室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